一年前的愿望,你实现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2-01-29

字号: [] [] []

周 洁绘


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,版面关注“孔雀蓝”成长永远在路上。过去几年,我们通过版面与广大读者和文职战友交流沟通,从一段段难忘经历和感人故事里积蓄前行的动力。这些故事就像岁月的书签,标记着时光的节点。

回头看,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进。辞旧迎新之际,翻开“记忆”细细回望,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梦想,这些梦想又实现了多少?今天,我们邀请两名一年前在本版“我的新年度梦想”栏目立下誓言的文职人员,讲述过去一年实现梦想的经历和感悟。

梦想路上,我们一同成长。

——编 者

主人公心语:多点历练,就多些能力;多点辛苦,就多点收获;多点担当,就多些信任。

为精武强能服务

■讲述人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文职人员 王志强

不知不觉中,我的2021年梦想进度条已经“满格”。进度条前端,是我一年前在本版许下的“多研究船舱‘一平米’体能训练问题,探索符合船艇兵岗位与实战需求的体能训练模式,让战士们成为陆上能战斗、泅水能冲锋的两栖精兵”的新年愿望;进度条末端,是我秉持为战育人的责任担当,摸索出符合船艇兵岗位与实战需求的体能训练模式,高标准完成9门课程、累计500余课时教学任务,获校区嘉奖的进步与成绩。

“累并快乐着”,这是我过去一年的工作生活状态。我从未忘记初心,从未停止探索适用于边海防官兵的实在管用的战法训法。

2021年,为履行好“武教头”职责,达到训战一致的教学目的,我探索开设综合格斗课程,带领学员们一起苦练本领。格斗场上,一次次激烈比拼将课堂气氛烘托得格外热烈。

革新突破,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相长。我认真梳理总结军事格斗训练的方法手段,示范拍摄了100多个教学视频和500多张图片,主编出版了《看视频学徒手防身》,以便学员更好地开展自主训练。我还多次受邀到基层部队进行相关课目授课,通过示范、指导、帮带等方式对参训人员进行训练辅导。

课程结业后,为检验学员学习效果,我参与筹划组织校区首届散打比赛。赛场上,在一个个奋勇拼搏的身影中,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官兵刻苦砺剑、精武强能的信念意志,也看到了他们敢于亮剑、不畏强敌的血性虎气。

学员们能力本领不断提升,是对他们夏练三伏、冬练三九的奖励,也是对我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。

注重教战,更要注重研战。走访调研中,我发现针对边防船艇部队体能训练新情况新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少,就对此展开重点攻关。如何运用船舱“一平米”搞好体能训练?我和同事们深入研究论证并形成一系列成果:编写的有关船艇兵体能训练的教材已投入试用,相关微课、慕课、课题等也正在稳步推进。

多点历练,就多些能力;多点辛苦,就多些收获;多点担当,就多些信任。“文职方阵”版见证着我的梦想发芽、开花,见证着我离“为船艇部队科学组织军事体能训练、提高训练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”的梦想更近了一步。希望多年以后,我能通过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,在追梦路上走得更远。

(于正兴、李晓明整理)

主人公心语:了解基层、感悟基层不是终点,而是“让作品走进官兵心里”的起点。

向骄娇二气亮剑

■讲述人 空政宣传文化中心出版社文职人员 翟羿鹤

去年初,我曾在本版“我的新年度梦想”栏目中吐露我要投身基层与官兵同成长的新年愿望。如今,这个愿望已经实现。根据组织安排,我被派到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某旅当兵锻炼。

刚到基层时,一些战士会多看我几眼,我感到有些奇怪。后来路过军容镜,我才发现原因——和基层官兵相比,我有点过于“光鲜”了,皮肤白、衣服新、鞋子亮。再看战士们,皮肤黝黑粗糙,手掌宽厚、指节粗大,迷彩服上常有汗碱、灰尘和油污……

他们外表朴实,让人感觉到安全、踏实。比起他们,我仿佛还是少经风雨的温室花朵,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。

格格不入的,不仅仅是外表——

刚开始练习3000米跑时,我次次掉队。一次,我问连长跑步秘诀,他说“秘密都在脑子和心里”。脑子和心?我有些不明所以。他解释道:“脑子里想着对打赢负责,跑不动也得拼命跑。心里装着整个连队,个人不讲什么苦不苦、累不累。”

理解这话的含义后,我的脸一下红了。扪心自问,每次还没开始训练,我就“安慰”自己:“别有压力,跟不上很正常。”跑到最吃力处,大家都咬牙冲刺,我却总想着放弃。我知道,自己并不是身体素质跟不上,而是意志不坚,怕吃苦受累,不愿意挑战自我、突破自我。

训练场墙壁上,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标语格外醒目。

后来练习手榴弹投掷时,旅长对我们说:“以前,咱们用‘边区造’和敌人战斗。如今武器装备先进了,但投手榴弹的能力不能丢,投手榴弹的精神不能丢!”

“能力不能丢,精神不能丢。”我琢磨着这句话,脑海中浮现出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舍身冲锋的景象。

轰!一声巨响把我拉回现实,我下意识地缩了一下脖子。巨响之后,耳边传来小颗粒落在帐篷上的“唰唰”声,我不禁紧张起来。

轮到我了。我大声报出:“翟羿鹤投弹前准备完毕!”“投!”听到口令后,我奋力掷出。爆炸声传来,我嗅到了浓浓的硝烟味。

我想,这里的条件很艰苦,水源短缺、植被稀少;这里的工作很繁重,装备保养、战备训练……于我而言,只是来这里体验基层;但对官兵来说,这就是他们的常态。正是在一次次贴近实战、硝烟弥漫的演训中,官兵们不断涤荡骄娇二气,锤炼出一支精锐血性之师。

领悟这些,我更加羞愧,下决心向骄娇二气亮剑。一次次咬牙坚持后,我逐渐跟上了队伍,甚至还能和年轻战士一起冲向终点。

不久后,我迎来了更具挑战的训练——戴防毒面具快速行军。

训练前,连队干部说我可以不戴防毒面具,但我坚持和身边战友同一标准。一声令下,我跟着大家向前冲。“一!二!三!四!”我的声音从喉咙爆发出来,在面具里打转,钻进耳朵又流回喉咙……

冲过终点线,大家摘下防毒面具。阳光下,汗水挥洒,溅到胳膊上,滴到泥土里。我知道自己这时和战友一样“狼狈”,但我乐在其中,因为我没有辜负自己立下的誓言,没有辜负几个月来的付出。

了解基层、感悟基层不是终点,而是“让作品走进官兵心里”的起点。下一步,我将把官兵建议和个人收获融入到工作中,不断研究优质选题,做出新的成绩。

来源:解放军报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